但是機制砂在制作過程中的排污問題比較麻煩,目前洗沙泥漿處理不當會污染環境、造成大量水土流失、淤塞河道、影響水質。
洗砂生產過程中主要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是沖洗砂巖、硅巖等所產生的泥渣廢水和生活污水。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要求,砂石洗選廢水和生活污水必須經處理達標排放或循環利用,洗選泥渣應妥善處置,尾礦石可作為良好的鋪路碎石外銷。
根據污染物排放要求,所涉及的排放污染物為“懸浮物(SS)”指標:一級標準:20㎎/l,二級標準:30㎎/l,三級標準:50㎎/l。
目前砂場常用的洗砂污水處理工藝,按水處理所采用的學科技術一般是物理化學法。
處理工藝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處理站的處理效果、出水水質、運轉穩定性、投資及運轉成本和管理操作水平等。物理化學法中的混(絮)凝沉降法:洗選廢水經初次沉淀,去除廢水中的大顆粒物質,出水進入混凝反應池,在廢水中投加絮凝劑,使水體中的微小顆粒和溶解于水體中的污染物產生聚合反應,形成較大的團粒絮狀物,由于絮狀團粒的比重大于1,因此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沉淀于水體底部,使污染物與水體分離?;炷恋矸ň哂型顿Y少、占地面積小、操作簡單、運行穩定、運行費用低等優點。
因為經過絮凝劑藥水聚合后的絮狀物雖然會沉淀,但仍然含有大量水分,所以混凝沉淀法需要配合帶式壓濾機共同加工才能達到更優的效果。帶式壓濾機會將絮凝后的污泥輸送到濃縮重力脫水的濾帶上,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水被分離,形成不流動狀態的污泥,然后夾持在上下兩條網帶之間,經過楔形預壓區、低壓區和高壓區由小到大的擠壓力、剪切力作用下,逐步擠壓污泥,以達到更大程度的泥、水分離,最后形成濾餅排出。
我們可以看一下帶式壓濾機的生產過程
在這個生產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,污泥壓濾機的脫水過程可分為預處理、重力脫水、楔形區預壓脫水及壓榨脫水四個主要階段。
在預處理階段中,絮凝的物料輸送進濾帶上,絮團之外的自由水,在重力作用下與絮團分離,污泥絮團的水分降低,流動性變差。重力脫水段去除了污泥中很大一部分水分。但重力脫水段的脫水效率的高低取決于過濾介質(濾帶)的性質、污泥的性質及污泥的絮凝程度,如果前期絮凝藥劑配比不合理,將會大大降低這一階段的脫水比例。
污泥重力脫水之后,流動性明顯變差,但仍然難以滿足壓榨脫水段對污泥流動性的要求。因此,在污泥的壓榨脫水段和重力脫水段之間,加了一個楔形預壓脫水段,污泥經該段的輕微擠壓脫水,脫除其表面的游離水,流動性幾乎完全喪失,這樣就保證了污泥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在壓榨脫水段被擠出,為順利地進行壓榨脫水創造條件。
物料脫離楔形區就進入壓力區,物料在此區內受到擠壓,隨濾帶行走方向運行,壓力隨擠壓輥直徑的減少而增加,物料受到擠壓后體積收縮,物料內的間隙游離水被強力擠出,此時,壓濾工作基本完成,形成濾餅之后,繼續向前至壓力尾部的高壓區,經過高壓后濾餅的含水量可降至更低。理論上,經過帶式壓濾機脫水的污泥,泥餅含水率更低可以壓至40%。
